制冷系统不凝气体的危害
不凝性气体是指混在制冷系统里的空气、氢、氮等气体,这些气体随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但不随制冷剂一起冷凝,也不产生制冷效应。它们的存在对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设备寿命以及安全性均会产生显著影响。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不凝性气体的成分
不凝性气体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碳氢气体、惰性气体以及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这些气体在制冷系统中不凝结,随制冷剂循环,对制冷系统产生危害。
二、不凝性气体的产生原因
- 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前,内部抽真空不充分,残留空气。
- 充注制冷剂时,充注管内的空气未排尽,进入系统。
- 制冷系统检修、清洗更换部件时,拆卸过程空气进入。
- 系统密封性不严,外界空气渗入。
- 冷冻油分解、制冷剂不纯或金属腐蚀产生气体。
三、不凝性气体的危害
降低制冷量: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冷凝器中,附着在内壁,占据空间,减小冷凝面积,形成热阻,降低传热效率,使制冷量下降。
增加能耗:传热效率降低,冷凝温度和压力升高,制冷系统需增大冷凝水流量以维持冷凝效果,增加冷凝水泵能耗。同时,压缩机排气压力增大,压缩过程能耗增加。
损害设备:压缩机排气压力增大,反作用在轴承、传动装置和滑动表面的力变大,加速设备磨损老化,润滑油变质,甚至损坏设备。此外,排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润滑油碳化,影响润滑效果,严重时烧毁压缩机电机。
影响系统安全:在氨作为制冷剂的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可能引发爆炸。同时,制冷剂泄漏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易燃易爆混合气体,增加安全隐患。
四、不凝性气体的排除方法
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前,彻底抽真空。
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加装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和排出阀,定期或自动排出不凝性气体。
五、案例分析
某冷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制冷效果下降、压缩机过热等问题。经检查发现,系统内存在大量不凝性气体。通过使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和排出阀,定期排出不凝性气体,同时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重新充注制冷剂后,制冷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制冷效果显著提升,压缩机过热问题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不凝性气体对制冷系统的危害不可忽视。在制冷系统的安装、维护和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凝性气体的混入,并及时排出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以确保制冷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
上一篇:冷水机组维修常见的故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