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不凝气体怎么处理?
制冷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如氮气、氧气等,因其无法随制冷剂冷凝,易引发系统制冷量降低、能耗上升及设备损坏等问题。以下将详细介绍不凝性气体的处理方法。
一、手动排除法
手动排除不凝性气体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处理方法。操作人员依据冷凝压力判断系统内不凝性气体含量,进而决定是否排放。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相关阀门:关闭冷凝器出液阀及高压储液器出液阀。
启动压缩机:将低压系统内制冷剂抽至冷凝器或高压储液器。
创造真空状态:待低压部分稳定于真空状态,停机并关闭吸气阀,保持排气阀开启,同时全开冷却水量截止阀,使高压制冷剂气体充分液化。
排放气体:约10分钟后,拧松压缩机排气阀多通道螺栓,或打开冷凝器顶部放空气阀排出空气。用手感受气流温度,若无凉意或觉热,表明排出气体多为不凝性气体;反之则应暂停操作,检查温差,若温差大,说明不凝性气体仍多,需待混合气体充分冷却后间歇排放。
结束排放:排放结束后,拧紧压缩机排气阀多用通道或关闭冷凝器排空气阀,停止冷凝器供水。
二、利用空气分离器排除法
对于大型氟利昂制冷系统,建议设置空气分离器。其工作过程如下:高压制冷剂液体流动时,与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液体蒸发为气体,混合气体中制冷剂气体被冷凝为液体,不凝性气体积存在套管内,积存足量后,打开放空阀放出。
三、自动排除法
自动排除法依据温度等参数控制不凝性气体排放,同时利用制冷剂回收装置回收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最终排出不凝性气体。此方法适用于氨制冷剂系统。其工作原理与手动分离器相似,但配备压力开关、温度控制器,以电磁阀代替节流阀。高压液氨和回液氨在蒸发管内蒸发为气态氨,含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后,氨气被冷凝,少量氨气和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分离器内,温度下降。当温度达设定值,电磁阀开启,混合气体进入氨水混合器处理,最终仅不凝性气体排出。
四、案例分析
以某肉类加工厂为例,此前其采用手动控制放空系统,存在制冷剂误排放、无法有效维持系统内不凝性气体低水平等问题,导致压缩机排气压力过高,影响产量,甚至被迫停机。后采用汉森自动空分解决方案,实现了按需放空,简化了安装和运维流程。该系统可自我诊断,防止故障中断和停机,放空效率高,残留氨气极少,降低了氨气释放量,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确保了优化生产,提升了系统安全性和制冷效率,降低了电力消耗。
上一篇:制冷系统不凝气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