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充氮焊接致毛细管堵塞怎么办?
焊接铜管时未充氮保护是引发毛细管堵塞的典型人为失误——高温焊接使铜管内壁产生氧化皮(主要成分为CuO与Cu₂O),脱落后随冷媒流动,最终在毛细管等狭窄部位形成机械性堵塞。此类故障隐蔽性强,且可能连锁导致压缩机烧毁。下面小编将解析故障诊断与分级处置策略哦。
一、堵塞机理与症状诊断
氧化皮生成机制:焊接时未充氮,空气中氧气与高温铜管反应生成鳞片状氧化皮,厚度可达0.1~0.3mm。这些氧化物质地脆硬,在冷媒冲刷下脱落成0.5~2mm颗粒。
毛细管堵塞典型症状:
阶段性制冷失效:初期运行正常,约20分钟后蒸发器结霜、低压压力骤降至≤0.3MPa(正常值0.4~0.6MPa),压缩机电流上升15%~25%;
温度异常:毛细管入口处结霜或凝露,干燥过滤器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10℃以上;
系统污染:拆解过滤器可见黑褐色油泥与金属屑混合物,磁铁吸附可分离铁质氧化皮。
二、分级处置方案:按施工进度选择
场景1:吊顶未封闭,管路可操作
高压氮气吹扫:
断开毛细管与过滤器,从高压侧注入0.6MPa氮气,采用“冲击保压释放”循环(至少3次),直至白布检测无杂质。吹扫后需更换干燥过滤器。
全系统清洗:
若吹扫无效,使用R141b溶剂反向冲洗管路,结束后用氮气吹净残留溶剂(残留量需<50ppm)。
场景2:吊顶已封闭,仅留检修口
外置过滤器拦截法:
液管侧:在每台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前加装100目过滤器;
气管侧:室外机回气管加装磁性过滤器。
运行一个制冷季(约1200小时)后回收冷媒,拆检并更换过滤器。实测可拦截90%以上>50μm颗粒。
冷媒循环冲刷:
向系统注入额外15%冷媒,强制压缩机高频运行(频率≥90Hz)2小时,利用高速冷媒(流速>8m/s)剥离松散氧化皮,后通过排污阀排出。
三、充氮焊接标准化操作
避免堵塞的核心是杜绝氧化皮产生:
1.充氮参数:
压力:0.02~0.03MPa(流量计显示0.5~1.0m³/h)
时间:焊接前预充30秒,焊接后持续至管道冷却至50℃以下。
注:压力>0.05MPa可能引射空气,<0.01MPa则保护失效。
2.工艺控制:
采用“单出口”氮气路径,确保气流经过焊点;
大口径铜管(>Φ50mm)需双端充氮,预充时间延长至60秒。
3.焊接质检:
切割抽检焊口内壁——呈金属光泽为合格,暗红色或黑色则需返工。
四、长效运维:
加装传感器:
在毛细管入口设置压差开关(阈值>0.15MPa时报警),实时监测堵塞风险。
油品监测:
每年检测压缩机润滑油酸值(>1.5mgKOH/g)及铜含量(>50ppm),超标即启动管路清洗。
材料升级:
采用磷脱氧铜管(TP2材质),其氧化速率比普通紫铜(T2)低60%。
所以说,未充氮焊接引发的毛细管堵塞,本质是操作失控导致的系统性污染。应急处理需根据工程进度灵活选择吹扫或拦截方案,但根除风险必须回归焊接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充氮保护,辅以年度油质监测与压差预警,方能保障商用中央空调十年无堵症运行。
上一篇:中央空调分闸老跳闸什么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