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凝性气体如何排除?
不凝性气体会降低系统制冷量、系统能耗增大以及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那么,不凝性气体如何排除呢?目前主要还是采用手动排除不凝性气体方法。这种方法由操作人员根据冷凝压力的高低来判断制冷系统内部是否含有较多不凝性气体,并决定是否排放。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操作灵活,不凝性气体排放的比较彻底。
但是这种方法代价大,在排除不凝性气体的过程中,容易浪费大量的制冷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可能伤害操作人员。
1、小型制冷系统
可以不需设置专门的排气设备,利用系统本身就能排除其内的不凝性气体,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关闭冷凝器出液阀以及高压储液器出液阀;
第二步:启动压缩机,将低压系统内的制冷剂抽至冷凝器或高压储液器;
第三步:当制冷系统的低压部分保持在稳定的真空状态时,停止压缩机并关闭吸气阀,而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同时开足冷却水量截止阀,充分液化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第四步:大约10min左右,拧松压缩机排气阀多通道螺栓,或打开冷凝器顶部的放空气阀排出空气;
第五步:用手感受气流温度,当没有凉快感或感觉比较热时,说明排出的大部分为不凝性气体,否则说明排出的是氟利昂气体,这时应暂停排放不凝性气体的操作,而应检查高压系统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与冷凝器出液温度的温差,若温差较大,说明还有较多的不凝性气体,应待混合气体充分冷却后再间歇放出不凝性气体;
第六步:排放不凝性气体结束时,应拧紧压缩机排气阀的多用通道或关好冷凝器上方的排空气阀,停止冷凝器供水。
2、大型制冷系统
对大型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应当设置空气分离器,图4所示是套管式手动空气分离器的结构图,这种气体分离器在大多数氨制冷系统中也广泛应用。
该分离器由四层同心套管焊接而成,其中有两对进出口,一对是来自冷凝器的液体制冷剂进口和吸热蒸发为制冷剂气体的出口,另一对是由不凝性气体与制冷剂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进口和不凝性气体由放空阀排入大气的出口。
其排除不凝性气体的过程是:
高压制冷剂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经过第一层和第三层时,与在第二层和第四层的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液体蒸发为制冷剂气体,而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气体被冷凝为液体;不凝性气体则积存在第二和第四层套管内,当积存足量时,打开放空阀放出不凝性气体,而液体制冷剂通过节流阀流入管内蒸发。
3、自动排除方法
自动排除不凝性气体的方法是根据温度等参数来控制不凝性气体的排放,同时由制冷剂回收装置尽可能地回收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而留下不凝性气体,最后排出系统。
自动排除方式适用于氨制冷剂系统中,下图为用于氨制冷系统的自动空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工作原理与手动式分离器相似,只是在其中装有压力开关、温度控制器,用电磁阀代替节流阀,高压液氨和和回液氨在蒸发管内蒸发为气态氨,而含有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后,绝大多数氨气被冷凝为液态氨聚集在底部,而少量氨气和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分离器内,同时温度也不断下降。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磁阀打开,混合气体进入氨水混合器内,经处理后仅剩不凝性气体排出。这种空气分离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动作较机械。
上一篇:离心式冷水机组多久换一次油?